首页  |  诚信论坛简介  |  优秀诚信企业  |  诚信企业家  |  诚信品牌  |  诚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  诚信体系建设先进个人  |  精彩回顾

发起单位:
北京企业评价协会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
北京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
北京市场协会  
北京市价格协会
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
北京酿酒协会  
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
北京日化协会等15家社会组织

支持单位:
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
北京信息化协会
北京保安协会
北京保洁商会
北京商标协会
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
北京汽车维修行业协会
北京清洁行业协会
北京电源行业协会
北京电子电器协会
北京家具行业协会
北京商用密码行业协会
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
北京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和造价管理协会
北京市科技装备业商会
北京市连锁经营协会
北京市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会
北京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
北京市摄影行业协会
北京市调味品协会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协会
北京市物流商会
北京市洗染行业协会
北京市租赁行业协会
北京消防协会
北京演出娱乐行业协会
北京印刷协会
北京种业协会
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商会
浦发北京清华园支行
北京日光旭升精细化工技术研究所
北京都元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论文集锦  
 
中小企业在成熟市场中的诚信建设
仲琪 中国四海控股有限公司 
【摘 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不仅影响到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定与繁荣。中小企业诚信问题已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成因,并提出了建立中小企业诚信的建议。
【关键词】诚信体系 中小企业 信用建设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资源。中小企业的诸多困惑都是建立在市场完全成熟的基础上的。市场中,小企业如果市场还处在高速成长阶段,也就是说市场还有很大的需求空间的话,那么小企业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因为任何一个缝隙小企业都可能钻进去,以获得利润。比如说一个小的生产型企业,单单用低价格的方式就能迅速地切入和占领一部分市场。中小企业如果想在成熟市场中发展,自己的企业品牌必须被市场所认可,而品牌的树立诚信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建设诚信体系对企业的重要性
(一)诚信是推动企业生产力提高的精神动力
    企业的诚信建设,在根本上决定于员工个体的诚信、决定于员工的素质,建设一流的队伍是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保证。塑造企业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就是高度重视生产力中人的因素,通过精神层面的感召力,使得企业内部真诚相待,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度认同和支持企业的经营政策和方针,使企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和发展。
(二)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企业凝聚力是企业生命力和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志,而企业诚信则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源泉。一方面,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能够把企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品质提炼出来,成为大家认同和遵从的价值规范,有助于把各级员工对企业的朴素情感升华为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使每位个体的积极性凝聚为一个整体,从而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另一方面,企业对外诚实守信,就能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不断赢得创业和发展的机遇,其信誉度就会不断提高。而一个失信的企业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二、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等诸多恶性事件不断发生, 例如三鹿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小企业选择这种“自杀”方式,来谋求发展呢?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
1、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目前诚信意识低下的中小企业大量存在,没有真正的理解和认识到诚信经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经常发生经营上的短期行为,部分中小企业惟利是图,图经济利益,图眼前利益,图单位利益,而社会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被放在一边,淡漠了全局观念、信用观念严重地影响了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自身信誉的提高。
2、经营者道德及素质水平的限制,经营者是企业的灵魂,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准是左右中小企业信用水平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个人说了算的私营企业、个体户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经营者队伍中尤其是个体经营户有相当部分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职业道德意识,法制意识也比较淡薄,因此在经营活动中不讲职业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现象在这类企业中时有所见。
(二)社会的因素
    1、价值观念扭曲诱导企业信用水平下降。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关注的是经济价值,重视的是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在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关系方面,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关系方面,公众利益和自我利益关系方面,人们过分注重自身的利益,致使社会价值观念失衡,诱导人们的行为失范。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它是人的组织,存在于现实社会中,毫无疑问会受到这种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的冲击,特别是那些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较低又缺乏监督的中小企业主。同时,近年来社会道德水平的不尽如人意也带动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下滑。
    2、法治环境不完善影响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提高。现有的法律环境对中小企业信用的影响有两个层面:一是法律制度不完善,使得有关部门缺少对中小企业失信行为查处的法律依据,大量处于罪与非罪、刑事与民事、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失信行为,往往得不到明确的界定和及时准确的惩罚,失信成本过低而获利过大,导致失信者侥幸得逞的心态恶性膨胀;二是执法不公,使得中小企业失去提高信用的积极性。
    3、政府表率作用不够影响企业信用建设。当今社会是政府主导型社会,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旗帜。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限制了政府行政能力,法制不完善制约了政府的行政能力,管理不到位降低了政府的行政能力,使得目前政府信用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尤其是政府公务员队伍素质不高,在廉洁从政、依法行政、秉公执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令社会公众不满意的地方,从而损害了政府形象,降低了政府公信力,使得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表率作用打了折扣,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
(三)金融环境因素
    诚信不足也直接导致了企业融资困难。一些中小企业本身的商业信誉没有保证,银行担心对他们的贷款无法收回而不予借贷,企业无法融资,发展遭遇瓶颈。
    1、由于我国国内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对中小企业的评估问题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还存在很大缺陷,这也是造成众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2、我国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力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另外,银行一般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寻保困难。
    3、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评估,银行更多的是靠对企业的经验性判断。对于国有大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还能有一些指标去理性评估,但对中小企业只能靠对企业本身情况做一些实际分析,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不确定性便由此产生。
三、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一) 诚信法规制度建设
    从经济全局来看,强化信用制度建设是为了恢复市场本性,进而使权利与义务相对称的原则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都得到充分体现和有效贯彻;强化信用制度建设是为了提高市场效率,进而提高市场的真实性、有序性和公平性,并且不断地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和促进资源的有效流动;强化信用制度建设是为了拓展可持续的发展空间,进而大大地推进我国经济的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在这方面,健全的信用规则、可信的中介体系、畅达的信息传递和有效的司法保障是四个主要的和基本的环节,必须环环相扣地予以推进。同时,在进行诚信制度建设时,还必须把握一些基本的要点。
    第一,信用关系既属于道德范畴,又属于制度规范。信用制度的全面推进,固然有赖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履约意识的增强,但更为重要的,则是要深化财产关系的变革,通过财产关系的理顺和财产规则的健全来建立整个社会的运行规则。必须看到,财产关系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最基本的经济关系,财产规则是社会经济的第一规则,只有财产关系理顺了,财产规则健全了,社会的信用制度建设才能有客观的基础,诚信守诺原则才能在社会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都得到充分体现。也就是说,在进行信用制度建设时,既要有道德约束,更要有强制手段;既要关注道德信用的培育,更要着力于财产信用的建设;既要推进市场、企业和个人信用关系的深化,更要促进政府信用的提高,进而把信用关系深化的过程变成市场关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过程。
    第二,必须强化法律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通过法律的强制来建立诚信为本的社会秩序。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物权法与债权法、合同法与侵权法、企业破产法与个人破产法的制定和完善,特别是要制定一部完善的和完整的侵权法,以便在确定故意侵权与过失侵权、损害赔偿与损失赔偿、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等方面能够有法可依,并且对失信和侵权行为起到有力的防范作用和震慑作用。
第三,必须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大幅度提高失信的社会成本与经济成本,以此来为社会经济活动建立起一道保护墙,使失信、背信、无信和骗信行为失去活动空间和立足之地。
(二) 企业征信环节建设
    征信环节涉及到企业信用信息来源、信息使用和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目前在征信环节存在的问题有:
由于我国60%企业信用相关的信息是掌握在政府手中,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推动政府依法行政、高效行政、透明行政,加强和提高监管效率和科学性,也是企业征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于企业信用相关数据的使用和发布,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予以规定,因此,信用相关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成为一大问题。
关于信用产业本身的研究不足,产业政策不清晰,产业链条模糊,也影响了企业征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可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规划工作:
    一是道德层面,重点用在社会大众的宣传和教育上。
    二是机构层面的未来运行风险管理上。企业和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之所以需要诚信和信用体系,就是需要一种对规避未来运营活动风险的有效手段,对于政府也是一样的。之所以需要“信用”手段,原因就在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具体到我国政府部门中,表现的形式就是决策信息的不完整、不真实、不及时,对于企业而言就是无法得到充足的决策信息。此层面的工作,应该成为政府主导(或引导)的建立征信环节的重点。
    三是诚信和信用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这里涉及原始数据的收集、数据分析、信用产品开发和发布。由于目前国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同时政府拥有社会活动绝大多数的信息,社会信用产品的消费有限,因此,现阶段产业链和消费市场的建立完全依靠市场手段还有一段路要走。
现阶段在国家没有明确的数据公布规则的情况下,虽然上海已经实施了信息公开条例,但大部分政府数据还是无法向社会公开的,哪怕是有限公开都很难。
传统的信用评估产业模式中,往往信用评估公司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去收集、采购分析所用的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在国内目前的情况下,对政府数据几乎不可能,原因在于信用评估公司都是商业公司,在国内现有的法制条件下,很难保证政府数据的安全。但许多这样的公司所具有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又是提高政府数据利用程度的重要手段。
(三) 企业信用管理建设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看好,各企业跨越式的发展,业务量翻倍的增长。虽然各企业都予以高度重视,但收效甚微。我国企业都或多或少被坏账困扰,赊销与企业的竞争力有密切的联系。但随着世贸组织加入,本来就拥挤不堪的市场却又挤进了几倍的国外竞争者。欧美各国的企业平均80%—90%采用赊销贸易,而我国的企业目前平均赊销率只有不到20%。同样规模的企业,欧美企业的销售能力是我们的4倍。如此大的差距,我们的企业根本无法与他们竞争。我国企业必须大大提高赊销比例,才能在销售上争取主动。谁不赊销,谁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但是赊销又风险巨大,摆在企业面前的是两难境地。
    目前全国信用管理的突出问题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款不还,产品假冒伪劣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失信,守信者不能得到应得的褒奖,失信者得不到应有的惩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三个不明确:
    1.信用管理部门不明确。目前并没有一个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定主管部门。由于信用管理部门不明确,长期以来,许多部门和行业进行五花八门的信用评级,因缺乏依据和统一的标准,难以令人信服。
2.信用管理的方法不明确。信用管理涉及的专业技术性很强,如何建立科学的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如何确定企业失信的标准和等级?这些问题目前理论和实践上均不明确。有些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投资,终因论证不足及方法不科学而难见明显效果。
3.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不明确。对严重的企业失信行为可否进行处罚或惩戒?惩戒应包括哪些方式?如何惩戒?这些问题目前没有明确规定。
(四)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来看,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目前在结构、经营和功能上存在三重缺陷。
结构性缺陷是指政府的财政性担保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民间资本型的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所占份额很低。经营性缺陷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的缺乏,即资金补偿机制、风险分散机制、担保品种和担保人才的缺乏。功能性缺陷与结构性和经营性缺陷有着密切关系———结构性缺陷形成了宏观意义上的功能性缺陷,经营性缺陷则构成了微观意义上的功能性缺陷。
结构性缺陷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在:在机构数量和担保贷款金额上,政府担保的份额过高,民间资本型担保(包括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的比重严重不足。财政出资的政府担保在整个体系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是作为一个宏观调控者和社会管理者而存在和运转的,它在市场上的职能在于监管市场、制定市场规则和维护市场秩序。而且,中小企业贷款缺口作为一种市场现象,市场本身有机制、动因和能力来解决它,即由民间资本在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上提供贷款担保。由于中小企业量多面广,贷款需求具有明显的个性化,新陈代谢速度较快,因此政府根本不可能在完成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职能之后还有足够的财力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中起主导性作用。所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过分依赖于政府担保,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经营性缺陷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经营性缺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缺乏:资金补偿机制、风险分散机制、担保品种和担保人才的缺乏。此外,很多通过政策性出资建立的政府担保机构没有实行企业化运作和市场化经营,行政干预仍然突出。一些地方政府根据“谁投资,谁决策”的市场原则,认为政府在担保项目上有表决权,所以领导决定项目的情况并不少见。也有一些地方领导利用这种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进行“设租”或“寻租”,或是把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这种长期行为短期化和政治化。 
1、缺乏资金补偿机制
    政府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为主,担保费收入为辅。但地方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规模又小。政府担保机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收取的担保费也很低。商业性担保机构资本实力也较小,同样缺乏资金补偿机制。大多数商业性担保机构把高担保费作为资金补偿来源,部分担保机构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一半收取担保费,一些机构的担保费比这更高。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担保费一般为1%左右,法国为0.6%,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区仅为0.5%左右。
2、缺乏风险分散机制
    由于缺少明确的制度规范,担保机构又由于实力过于弱小而处于谈判上的弱势地位,所以大多数银行都将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转嫁给了担保机构,有很多担保机构甚至被迫承担了100%的信贷风险。国际上,担保机构一般只承担80%的贷款责任,在美国为80%、加拿大为85%、法国为50%、日本为50~80%、德国为50~80%。担保机构不仅集中了过多的贷款风险,而且它们极其缺乏风险分散机制。绝大多数担保机构,尤其是商业担保机构,都是寻求反担保条款来分散风险,或者是提高担保收费转移风险。
3、严重缺乏担保方面的专业人才
    一些地方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往往是由不熟悉担保业务的政府官员担任,但是政府担保机构却只有在专家的经营管理下实行市场化和企业化运作才能实现保本或微利经营,达到不以盈利为最终目标的政策性目的。民间资本型担保机构目前业务开展缓慢的原因之一也是缺乏专业人才的管理和运作。同时,中国目前还没有担保从业资格准入制度和失信惩戒机制也造成了现有从业人员能力和素质的欠缺。
4、担保品种贫乏,期限集中于短期
    目前中国多数担保贷款的期限都在6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一年。担保品种基本上局限于流动资金,鲜有设备、技术改造之类的长期贷款担保。国际上,多数国家都是对中小企业的长期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所以担保期限较长,一般都在2年以上。最长的是美国,其担保期限长达17年。担保品种也很丰富,包括创业贷款、票据贴现、科技开发贷款、设备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等。
功能性缺陷
    结构性缺陷带来的功能性缺陷集中体现在宏观层面。过去,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为可以直接利用国家信用而将银行贷款这种外源性融资演变成了内源性融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已逐渐纠正这种错误现象,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贷款融资与其资产信用挂钩。如果现在又把政府信用过多地用在中小企业上,相当于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将与允许国有大企业过度地利用国家信用一样,造成政府财政负担加重,政府风险放大,市场管理风险功能弱化。政府担保的中小企业贷款越多,既意味着政府拨出的财政资金越多,政府负担加重,也意味着政府支出的信用越多,承担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越多。同时,市场本身具有管理和分散风险的卓越功能,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本来就是市场现象,政府担保的主导地位表明政府承担了过多本来可由市场管理和分散的风险,必然导致市场管理和分散风险的功能弱化。
    现存的经营性制度缺陷限制了担保贷款的市场需求,加剧了贷款担保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影响了现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绩效和可持续发展。过多的政府担保将会诱发中小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加道德风险,容易使中小企业加重对政府的依赖性。尤其是在中国很多企业的约束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的时候,这一问题更加容易产生。
    此外,政府担保机构在整个体系中居支配地位严重影响到信用担保体系功能的发挥,降低了该体系的效率水平。
四、中小企业自身如何建立诚信体系
    在中国,绝大多数老总在谈到“信用风险”这个话题时,都把责任推到社会,似乎企业无力改变目前的现状。我们不能否认社会道德水平、经济秩序和社会信用制度的发展对防止“信用风险”的重要性,但是,对企业来讲,更重要的却是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水平。
    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当美国刚刚度过经济危机,步入繁荣的时候,美国企业也面临着这种高坏账率、高逾期账款率的状况。很多企业因此破产的破产,倒闭地倒闭,更多的企业在泥潭里挣扎。也是在这个时候,企业信用管理被高度重视起来。每个美国企业都在忙于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机制,成立信用管理部门,规范赊销行为。不到5年时间,美国企业的平均坏账率和逾期账款率大幅下降,同时,赊销比例也节节上升。现在,美国企业的平均坏账率只有0.25-0.5%,无效成本只有3%。也就是说,美国企业的坏账率是中国企业的1/10到1/20,1个亿的销售额,美国企业比中国企业少花了1100万的成本。在美国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时,美国国内的经济环境并没有什么改变,美国企业取得的成绩,完全是企业自己创造的。美国企业能做到的,中国企业同样也可以做到。
(一)提高信用意识,加强学习能力
    对企业自身的信用建设提出要求,一是要有信用意识,提高信用建设认识。企业的信用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实力的综合反映,是市场对企业的认可程度,是社会的接受程度。企业有良好的信用度,就会产生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信用意识,要充分认识企业信用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二是加强信用学习,增强自身免疫力。一方面要加强法规和政策的学习,使企业合法经营,只有合法才能健康,只有健康才能发展。另一方面,要学习信用建设经验,向注重信用建设、信用度高的企业学习。三是积极参加培训,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健全企业信用制度,确保企业信用建设落到实处。四是积极探索企业信用管理和建档工作。
    企业主要经营者应率先垂范,确立牢固的诚信观念且身体力行。他必须具有正确的经营目的,运用合法的竞争手段,致力于倡导、组织企业员工全力打造企业诚信品牌,维护企业形象,必须具备取之于社会、回报社会的胸襟、品质;要围绕承诺构筑企业内部诚信机制。这一机制要涵盖确保产品(服务)质量(含售前、售中、售后)、合适价格、交货或付款等条款、环节,并有严格的监督、约束、奖惩措施。
(二)建立内部信用管理机制
    企业信用管理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它指导企业建立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以及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要求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信用管理的部门。对信用管理人员,尤其是信用管理经理的要求非常高。信用管理人员要掌握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
信用管理是对赊销行为的事前控制,这是我们目前对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最欠缺的环节,也是对应收账款控制最有效的环节。将事后控制转为事前控制,这是从源头上控制应收账款的最有效的办法。
1、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和评估
对企业项目信息,信用部门要在发生购销关系前提供该用户的全面的、深层次的信用评估依据,做出明确的指示,此用户能否合作。若不能合作,业务人员立即终止,再不做无为的精力的付出,无效的财力投入。以便使业务人员集中精力、财力投入到信用部门反馈可合作的用户。如此,通过信用部门提供有效的情报依据,做出科学而正确的决策,使营销人员通过对客户的筛选,集中优势资源做对公司有益的项目。
2、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控制
信用管理部门对到期或已到期的应收账款做信用分析处理,通过业务人员提供的回款分析说明,做出风险程度预警。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蛛丝马迹的现象做出正确的决策。有些有风险的应收账款,不需要等到哪一段时间,只要达到一定风险程度,即可法办或者终止合同的执行,作好事中控制。
3、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控制
信用部门前期、中期控制风险有效了,事后就轻松了,所谓的企业的清欠办也该缩减或撤消了,这也正是我们所理想化的。


参考文献:
《加强中小企业诚信制度建设》 长乐市经济贸易局
《关注我国信用的三重缺失问题》 韩志国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三重缺陷》 中国创业招商网
《对症下药强化企业诚信建设》 朱林兴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张维迎
《建立信用管理体制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中国工商报
《打造诚信的中小企业》.新疆经济报
《加强诚信道德建设促进企业健康成长》.中国企业报 [3]周学勇.《企业诚信问题初探》.宁夏大学学报
《企业诚信危机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 王友平
《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免责条款
2009 Power by 北京企业评价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82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