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诚信论坛简介  |  优秀诚信企业  |  诚信企业家  |  诚信品牌  |  诚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  诚信体系建设先进个人  |  精彩回顾

发起单位:北京企业评价协会
      北京企业评价协会
      北京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
      北京市场协会
      北京市价格协会
      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
      北京酿酒协会
      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
      北京日化协会
      中关村科技中介协会等
支持单位:中国企业评价协会
      中国企业评价协会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
      中国质量评价协会
      北京信用协会
      北京企业联合会
      北京企业发展促进会
      北京电子电器协会
      北京机电行业协会
      北京企业投资协会
      北京电子仪器行业协会
      北京市洗染行业协会
      北京市豆制品协会
承办单位:北京企协信用评价中心
协办单位:中企评协信用评级中心
      北京二锅头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曲美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小醉匠酒业有限公司
      北京银曼基业化妆品有限公司
      绿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

 
  论文集锦  
 
探讨企业诚信缺失及措施
谢冠强 北京市二商大红门第五肉联厂 
摘要:企业诚信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企业违背诚信和市场规律的行为也让人叹息。整个社会都在不断的反思,在寻找原因的同时也积极的在探索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诚信
    诚信缺失是我国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假冒伪劣、脱逃债务、偷税漏税、弄虚作假、漠视员工权益等等不诚信行为遍及我国企业的几乎所有领域。这些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影响,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我国诚信问题成为企业建设的首要问题?怎样才能加强企业的诚信建设?
一、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内在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为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被认为是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动力,作为经济利益主体的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永续存在性就是其最终目的,诚信建设也离不开对赢利的追求和对社会成本的权衡。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中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观念支配了企业的行为,利令智昏,使其丧失了职业道德。他们只盯着短期利益,根本不懂“君子生财,取之有道”,不懂诚信是企业的最大战略,不懂诚信是永远可靠的资本。而实际上,只有坚持诚信最大化,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市场经济越发达,法律制度越健全,大众传媒越广泛,企业不诚信的代价就越高昂。企业是直接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基本经济单位,企业存在的价值目标在于取得利润并使其最大化,而只有在与其他市场主体的交往中才能达成利润最大化。因此,交往关系的建立就显得十分重要。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未必能够真正实现利润最大化,还必须把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同对诚信最大化的追求结合起来,这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只片面的追逐利益,丧失了信誉,企业就失去了与其他市场主体交易的资格,市场就会把失去信誉的企业淘汰。实际上,追求诚信的受益者最终是企业。国内外诸多的名牌企业之所以获得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效益,除了他们具备无可挑剔的产品质量以外,还与他们恪守诚信的企业伦理有关,奔驰的“一切为了顾客”、海尔人的“先卖信誉后卖产品”、松下幸之助的“诚信乃最佳保证”,“诚信是一条最安全的处世之道”、东方船王包玉刚的“与信誉成交,借信誉发展”,这些闪光的格言无不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所有企业经营者都应牢记诚信是带来财富的财富,是企业所有财富的不竭源泉。
    2、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相关制度和产权机制的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和市场监管的权利真空,转型期不成熟的市场制度成为企业信用缺失的导火索。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许多经济主体置信用于不顾,肆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逃避债务,拖欠贷款及任意毁约,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与此相应,企业上当受骗,经济纠纷频繁发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交易的实质就是产权交换。明确所有权制度和公平合理的交换是市场游戏运行的前提。目前,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但是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产权改革都没有到位,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要靠银行信用维持,造成亏损严重,信用恶化。即使当前我国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相当多的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决策的企业的信誉之间也没有长远的关系,对未来收益也不具有分享权,追求眼前的利益就是决策者最优的选择,从而失去诚信的动机。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契约精神的缺失也是重要一环,人们经常做出违背正常经济秩序的行为,并不以为然。
    3、企业信用法制的不健全。当前,我国已实施的法律中,《民法通则》、《票据法》、《合同法》、《担保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从整体看,有关企业信用体系的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隐私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对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也相当严重。如一些地方的基层法院受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司法中也存在随意性和不公正性,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利益。这使得一些企业在做出违背诚信行为时毫无顾忌,而另一些企业和个人在受到侵害时无处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二、加强建立诚信制度的方法
    1、树立企业诚信的理念,建设诚信文化。首先,应树立一种以诚信为内核的企业精神,这既是企业诚信理念的集中而概括的表达, 也是对企业诚信理念的培育方式。当今不少优秀企业信奉:“一切从顾客的需要出发,一切让顾客满意”、“不合格原料不入厂,不合格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产品不出厂”、“质量好、信誉好、服务好、价钱公道”、“利润诚可贵,道德价更高”、“待人忠,办事诚,以德兴业”等道德理念,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向社会昭示企业对诚信的追求,另一方面,为企业道德、经营者道德、企业员工道德确立精神内核,为企业、经营者、企业员工的行为奠定诚信的道德基础。由此,也可以为企业树立一面道德旗帜。其次,要强调企业诚信,其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对外关系的处理。但是,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时时要做到诚信,还要从企业内部抓起。既要在生产技术上讲诚信,也要在管理上上下同心,实行诚信管理。在生产技术上讲诚信,就是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产品;在管理上讲诚信,就是要把人的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注重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管理要体现人本主义的精神。对于管理者而言,要严格要求自己,其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诚信的要求,对于普通员工而言,要把热爱企业,把企业的发展视为自己的责任,遵守规章制度,提高自身的技术等等。生产技术和内部管理是一种互动关系,对于企业诚信理念的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构建企业信用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从要素市场的交易到证券市场的支付,从商品市场的买卖到资本市场的借贷等,无不体现信用。目前我国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商业信用等尚未很好建立。同时,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必须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企业改制,企业将真正成为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这有利于维护企业的财产权益,促进生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有利于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尊重私有企业的财产权,承认私有企业及其所有者的合法存在,承认并保护他们的财产,赋予他们公平合理的法律地位。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建立个人与企业的证信系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管理的先进经验,尽快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并逐步扩展个人基本账户,有序实现社会保障的个人基本账户与税收账户、收入账户、银行账户等并轨,使个人所有信用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部门的现有资料和已有的系统,出台强制性的数据收集政策,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建立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可靠性强、权威性高、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
    4、完善诚信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必须制定信用法律法规,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信用法律体系。当前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有涉及诚信的内容,但规定并不完整,需要对有关的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要加强信用立法,尽快制定《企业信用法》、《消费信用保护法》、《征信管理条例》、《信用披露条例》等专门的信用法律法规,为有关机构在开展企业信用信息的搜集、评级、服务等方而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据,使信用服务有法可依。同时,还应建立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完善行业监督。一是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信用等级评价机构体系;二是制定合理的、具有广泛覆盖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有研究者指出,为强化对企业信用的监督和管理,信用等级评定后,一是向社会公告评定结果,通过舆论宣传,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二是建立信用等级的动态管理机制。在行业监督方面,有些工商部门对不诚信的企业,采取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对外投资、增设分支机构、成为其他公司的股东等措施。应当说此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但由于相应法律规范的缺失,目前还不规范,这就更需要加快立法,赋予工商管理部门相应的法律能力。

参考文献:
[ 1] 张百海. 坚持诚信最大化 实现效益最 大化[ J ] . 经济师, 2003,( 07) .
[ 2] 杜莹, 等. 名牌企业道德追求[ M ] .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 版社, 2001.
[ 3] 张俊芳, 等. 企业伦理与社会伦理的互动性研究[ J] . 经济与管理, 2003, ( 12) .
谢冠群 北京市二商大红门第五肉联厂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巩华城大街6号北京市第五肉联厂 邮编:102206 电话:69731776 手机:15811320167 电子邮箱:1410437148@qq.com)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免责条款
2009 Power by 北京企业评价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82903号